top of page
果醒法師佛法講座報導
法鼓山副住持暨禪堂堂主果醒法師自2018年後,再度蒞臨西雅圖弘法,並於10月5日、8日,在法鼓山西雅圖分會舉行兩場佛法講座,主題為「坐禪箴與默照禪」。許多資深菩薩在六年後歡喜與法師再度相會,同時,新菩薩們也藉此機會,共同聆聽法師的開示,認識「心」的運作與默照禪法的心要。
法師開場即深入闡述「佛性」的意涵,禪宗所提到的「無位真人」,是我們含攝萬象,有無量無邊功能的「心」。現象會隨時間生滅變化,但我們的「真心」不會消失。法師引用《楞嚴經》中的「見性不滅」與「妙湛總持不動尊」來說明,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,能產生種種作用,無形無相,能生萬法。
眾生因無明,誤將「四大」當作自身,認「六塵」為自心。這種執著以身體為我,將心與外境分離,形成能所對立的操作方式。法師用海水與波浪的比喻解釋「體」與「用」的關係:所有感知的現象如波浪般會生滅,但不離真心,正如波浪離不開海水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若能明白能知的「我」與所知的「外境」皆由心生,並且皆屬於生滅現象,才能返妄歸真。
一般人的經驗,會將所感知到的外境,當作心外真實的東西,法師以「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」為例,說明記憶中的人事物雖栩栩如生,一想起來仍會讓我們感到傷心、生氣或高興,但這些記憶與感受是心中浮現的相。當我們感知到時,已是滅去的前念。凡夫攀緣的習性卻是執取這些生滅的相為真,見境生心,進而引發苦、樂、貪、瞋等相續的念頭,最終因應十二因緣的運作模式,輪迴生死不已。
正確的觀念有助於我們運用禪修的方法,法師指出,「坐禪箴」中的「不觸事而知,不對緣而照」正是默照禪法的核心,也是斷除十二因緣模式的重要關鍵。默照禪旨在斷除十二因緣中的「觸」與「愛」,能夠不取相、不住相,無對象的知即是「普照」。法師建議大家從「不回應前一念」開始練習,不跟隨、不壓抑,從而斷除相續的心念。
在講座中,法師時常分享聖嚴師父的行誼,並以許多故事說明「認物為己」與「身體不是我」。雖然講座內容頗具深度,有時讓聽眾感到需要思考,但現場氣氛輕鬆愉快,法師以幽默親切的方式與大家互動,並即時解答參加眾的疑問。法師勉勵大眾,透過正確的知見,改變操作的模式,並常提醒自己:「外境是我心中的東西,我應該如何看待它?」若能超越主客對立的習性,才能獲得真正的自在。
文/圖:法鼓山西雅圖分會
bottom of page